罗马尼亚说,他们的领空被俄罗斯无人机误闯了,足足盘旋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离开。为此,他们立刻派出F-16去拦截,虽然没开火,但已经把态度亮得很清楚:不能忍。
这不是第一次了。波兰之前就声称击落过三架俄罗斯无人机,而且三次事件俄罗斯都没有正面回应。没有回应,有时候可比回应更有意思。 这很可能是在做试探,看北约敢不敢真动手。
从俄罗斯的角度,打乌克兰打了这么久,背后一直是北约给乌克兰送武器。他当然知道不能跟北约正面硬拼,但偶尔伸个手,拍你一下,看你反应,未必不是一种策略。他要告诉北约的是:我的触角也可以伸到你家门口。
而北约的反应,就是全力把边境守起来。东部防线被进一步强化,美国在波兰驻军增加,罗马尼亚的F-16直接部署在边境。这就是北约的集体防御机制,一旦一个成员国被攻击,其他国家都得上。
问题是,这种针尖对麦芒的姿态,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你觉得被威胁,就多放点兵;我觉得你压得太近,就加点火力。这样来回加码,黑海周边的安全环境只会越来越紧张。
黑海对中国的意义,比很多人想象的大得多。这里不仅是中东欧国家的咽喉,也是“一带一路”往欧洲走的重要节点。匈塞铁路、罗马尼亚的光伏电站,这些投资项目最后都得靠黑海的航运线接入欧洲市场。
一旦形势紧张,航运公司可能开始绕路,物流成本就蹭蹭往上涨。别小看这点钱,对于大宗货物运输来说,成本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利润。更麻烦的是,这种变化会连带影响区域能源贸易。虽然我们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主要靠管道,但黑海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国际能源价格,从而推高我们的能源进口成本。
有些人会说,中国在全球都有投资,黑海有问题就换地方。话说得没错,但只对了一半。黑海是横跨中欧贸易的重要链条,如果它出问题,牵动的是全局,而不是某一个项目。比如中国出口到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大量依赖中欧陆海快线,这条线一旦效率下降,德国车企的产能节奏会被打乱,反过来就会砍掉我们一部分订单。
有人相信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风险。外交固然重要,但投资不能只靠运气。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就是前车之鉴。当时我们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遇到西方制裁,融资难、设备进口受阻,进度差点黄了。后来靠跟俄罗斯本土企业合作,加上丝路基金注资,项目才救了回来。
这事说明,如果不把地缘政治风险考虑进去,等危机来了,手里哪怕有钱也未必能救得了项目。所以,眼下对中国企业来说,不是该吓得停手,而是要开始铺好退路。
第一步是摸清风险。对于在黑海附近落地的项目,要盯着政策和军事动态,同时建立稳定的本地关系网,这在突然出事时的沟通和协调至关重要。第二步是建立多条物流路线,哪怕成本高一些,也能在一条线断的时候保住供应。
俄罗斯无人机越境,看着像是纯军事新闻,其实是全球格局里的一面镜子。军事冲突和经济利益已经绑到了一起,动的不是局部神经,而是全身血管。对于中国来说,这种事该看得更长远,不仅要盯战场上的军事动态,还得盯航运、能源、物流等经济线路上的波纹。
越境的无人机盘旋一个小时才走,北约F-16全副武装却没开火,波兰要求多派美军,罗马尼亚紧急调机到边境,每一步都在加码;而在地图另一端,黑海航道、天然气管道、铁路枢纽都静静等待,没人知道下一次扰动会什么时候出现。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哪个配资平台安全,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线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