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入职的这段时间,这一年的经历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都浸染着汗水与成长,每一帧都镌刻着探索与收获,记录着我从青涩学生蜕变为专业地质工作者的蜕变之旅。
初次接触地质项目,我收获的是扎根大地的底气。2024年部门负责的地勘项目工作区域在承德县八道沟一带,一摞摞野外手写记录承载着大地的信息,让我初识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也领悟到地质工作的严谨与细致。2024年底,我前往海南省海口市进行火山熔岩隧道地质遗迹考察,隧道内通风较差,扬起的灰尘在手电光束中翻滚,头顶上方成群的蝙蝠被我们的动静惊扰,扑棱棱地飞起来,洞内部分区域的高度不足半米,我们只能爬行……出洞后,我们的口罩被灰尘染黑,身上沾满火山泥,模样狼狈。然而,这次经历却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我不仅掌握了火山熔岩隧道的特征,还积累了在复杂野外环境下开展地质工作的经验,它让我深刻明白,地地质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旅游地质是“地质+”的重要探索,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在这一领域,我收获了跨界融合的智慧与成就。2024年,我联合河北经贸大学旅游系的教师共同申报了我院旅游地质与地学科普创新团队,同时,参与并见证了不老台地质文化村三星级、阜平县城南庄镇地质文化镇三星级授牌仪式,切实体会到旅游地质助力乡村美丽蝶变、为乡村振兴的赋能。根据不老台地质文化村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的一手资料,我撰写了论文《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研究》,以总结旅游地质的工作经验,为未来旅游地质工作梳理工作基础。
展开剩余35%在地质与社会联结的另一维度,地学科普工作更是充满意义与乐趣。2024年,我参与了学雷锋纪念日、世界地球日等一系列地学科普活动,参与申报了地学科普基地建设项目,每一次的讲解、每一次的互动,都能在听众的眼中点燃求知的火花。在科普活动中,我看到了社会公众对地学知识的需求,获得了行动回馈社会的喜悦和满足感,也在活动中巩固了自己的地学知识。
回顾这一年,从初入行业的青涩,到如今能在不同项目中发挥自身价值,我成长了许多。地勘项目锤炼了我的专业技能,让我在地质工作中求真务实;地学科普与地质旅游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体会到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多元价值。展望未来,我期待带着这些收获,在地质旅游项目中挖掘更多自然之美,在科普工作中点亮更多求知的火花,继续在探索地球奥秘的道路上,怀揣热忱,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绚丽篇章。
发布于:福建省哪个配资平台安全,哪个证券公司可以加杠杆,线上配资炒股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